2007年12月30日星期日

无微波泄漏的微波炉

“无微波泄漏的微波炉”简介
  “无微波泄漏的微波炉”,就是其泄漏的微波接近于没有,相当于市场上微波炉泄漏量的1%、甚至是0.1%。
  为了让用户观察炉腔内的情况,目前市场上所有微波炉的炉门上都有一个透明的窗口,虽然有金属网阻挡了大部分的微波,但仍然有一部分微波泄漏出去了;另外,由于工艺的原因,炉门与炉腔的接触面不能完全密封,这也是微波泄漏的一个重要来源。
本项目的微波炉是在微波炉内设置一个摄像头,炉门外以LCD显示炉腔里的图像,炉门内侧以金属板制造、没有透明的窗口、炉门与炉腔的接触面也可屏蔽,从而也就没有微波泄漏;虽然这个创意只要一说出来,大家就马上明白了,可是,因为知识背景等多种因素,以前就是没有人想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这是微波炉行业的一次革命,全球国家为了保护微波炉用户的人身安全,微波炉都必将采用此项技术。
  有人说了,“现在微波炉的微波泄漏已经很小了,再降低微波辐射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其实这句话是制造商用来忽悠用户的,因为微波泄漏还没有“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虽然大部分家庭都已经买了,但我们作为微波炉用户,用起来总是怕怕的,一启动就马上跑开,好像那是一个炸弹。这是对的,我们每个人必须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微波炉的微波泄漏也的确是人体健康的一大杀手。
  微波炉的制造商说微波泄漏小,其实只是相对于国家标准来说,并不意味着微波泄漏量已经非常安全了,就好比现在的牛奶,虽然里面的三聚氰胺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但是我们仍然不敢喝牛奶,因为牛奶里本来就不应该有三聚氰胺的,现在有了就是有害的,为什么要吃有害的东西?同样,如果微波炉完全可以做到没有微波泄漏,为什么我们还要使用有微波泄漏的微波炉?
  “没有辐射”就是可以做到微波辐射量忽略不计的微波炉,所以它不仅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更是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它能消除用户的顾虑,也能让我们垄断微波炉市场!
  如果我们能生产出“没有微波辐射的微波炉”,再配合“微波辐射有害健康、我们的微波炉无辐射”的广告攻势,那么中国、乃至全球的微波炉市场就会出现一次大洗牌!垄断微波炉市场还很难吗?

2007年12月3日星期一

香港《语文建设通讯》杂志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编辑出版的《语文建设通讯》(香港),其前身为《汉字改革》(香港),创刊

于1980年,截至2003年9月已出至第75期。
目前,《语文建设通讯》为季刊,刊载各类关于语言文字的论文,每期80页,约11万字。
联系、投稿可寄:
香港轩尼诗道邮局信箱20327号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
传真:852-25279273
电邮:clshk@hkstar.com
电话:852-25284853
地址:香港轩尼诗道19-21号(18)楼

2007年1月22日星期一

ISO7098与汉语拼音文字

  “《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成为国际标准(编号ISO7098)“对国人来说,无疑是一条令人高兴的好消息。对赞同汉语拼音文字的人来说,更是一条令人鼓舞的好消息了,因为《汉语拼音方案》得到了国际的公认,得以在全世界通行,国内的反对派无论再怎样反,也不会有什么效果了;汉语拼音的地位可以说是铁板钉钉的了;汉语拼音文字有盼头了。
  然而,国际标准是怎样承认《汉语拼音方案》的?承认了它什么?在能看到的国内学术著作中都只字不提,所以就得看标准的内容。先读ISO7098:1982年版国家标准局翻译的中文本时,精力高度集中地看了七遍,每个字都认识,每个词也知道,但就是看不懂里面说的是什么。复印了一份1991年修订的英文原件(1991年12月15日ISO7098:1991(E)),上网也查了,没有更新的版本,所以就放心自己手上的是有效的版本了。原文也不好懂,连语言学教授看了好几遍都说难懂,因为那英文不是正八经的英文,而且内容也很乱套。因为非想知道ISO标准里说的到底是什么不可,所以最后也就把英文吭哧出来了。
  如果说,说“《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成为国际标准”是骗人,就有点太重了;说这话是蒙蔽人,可能合适一些,因为它让人吃了定心丸,防碍人产生看这个标准的念头;不看内容,疑问当然也就无从而来。用生动的口语形容的话,就是“猫腻”。定一个国际有关《汉语拼音方案》的标准有什么好遮遮掩掩,耍滑头的呢?这得看标准里写了些什么。

  1. 把普通话罗马化
  首先解释一下“romanization”(罗马化) ,然后再看ISO7098里面是怎么规定的。
  “罗马化”用在语言学里指的是:把不是拉丁字母的文字对照转写成拉丁字母。ISO7098的§1:适用范围 (Scope) 里是这么写的:
  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explains the principles of romanization of Modern Chinese or p?tōnghuà,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defined in the Directives for the promotion of p?tōnghuà, promulgated in 1956-02-06 by the State Council. 这个国际 标准说明现代汉语罗马化原则。现代汉语,或叫作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在1956年2月6日国务院通过的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当中给它下了定义。
  ISO7098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专管信息情报和信息利用技术委员会负责书面语言转换的下层委员会SC2(ISO/TC46/SC2)制定的。从这第一条就可以看出来,SC2超越了它的职权,或者是连自己的任务都没搞清楚,因为它要转换的不是书面语,即:不是为汉字与拉丁字母怎样转写定规则、制定两种文字转写对照表,而是要把普通话转写成拉丁字母。话指的是:不管是识字,还是不识字的人嘴里说出来的;说出来的叫话,写出来的叫书面语,话跟书面语是不对等的。把普通话跟拉丁字母对等是不可能的,这在语言学里也没有,所以不得不把ISO的行文理解为:把普通话变成拉丁语。把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这在语言学里也没有。
  基于ISO/TC46的职能和这个标准的下文,ISO的本意当然不是要把普通话变成拉丁语,而是要把汉字罗马化,但是,第一条行文却可以表明,ISO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因此,下文写得稀里马虎、糊哩巴涂的,也就在意料之内了。

  2. 怎样把汉字罗马化
  ISO提出了三个把汉字转换成拉丁字母的办法:1.字符对字符转写(translitera?tion) ; 2. 标音标(transcription); 3. 这两种方法的混合法。请见§ 2.5:
  To carry out romanization (the conversion of non-Latin writing systems to the Latin alphabet) it is possible to use either transliteration or transcription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converted system. 为了使罗马化能够实行(不是拉丁的文字系统 转换成拉丁字母表),可以根据转换系统的类型,使用字符对字符转写,标音标,或者这两种方法的混合法。
  字符对字符转写用于文字系统之间;标音标用于记录语言的语音,把它们混起来能是什么样呢?在语言学里,就是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混合法”,所以,ISO在下文里没再提怎么个混合法子,也就不让人感到奇怪了。§2.5里虽然提了三种办法,但实际上只有俩:字符对字符转写和标音标。连一、二、三还落掉一个,不知标准制定者的脑子放在什么地方了。

  2.1. 汉字与拉丁字母转写
  可不可以把汉字与拉丁字母对照转写呢?请见§3.1:
  The structure of ideophonographic scripts, where conveyance of meaning is of greater importance than that of pronunciation, entails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cha?racters (more than 40 000 in the case of Chinese), thus making sign by sign transliteration impossible and resulting in the need to devise a system of trans?cription. 形声字符的结构表示意义重于表示语 音,这就造成了字符量庞大(汉字有4万多)。这就使得字符对字符转写不能实行,并且致使产生拟定音标系统的必要性。
  普通人一般也都能判断出,ISO把汉字多的原因归咎于“结构表示意义重于表示语音”,及把汉字诊断为“形声字”(ideophonographic:意符音符字)是错误的,所以就不多说了,只捡好的说。一个萝卜一个坑,汉字常用字就有好几千,仅仅从数量上看,几千跟26个拉丁字母哪能对得上呢?这么简单的道理ISO当然是知道的,所以它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字符对字符转写成不能实行”。在整个标准里,ISO说对了的只有这么一点,可惜它还没有坚持下去,而是拐了弯儿。

  2. 2. 给汉字标音标(给汉字注音)
  ISO的任务是把不是拉丁字的文字转写成拉丁字。按道理,ISO下了“汉字不能转写成拉丁字母”的结论之后,给这个标准点上个句号就算万事大吉了,但它没有这样做,而是明明知道没有可能,还愣要去转,以致把不是办法的办法也用上了:标音标。准确地说:给汉字标音标。
  §3.1 … Each character must therefore be transcribed by one or more Latin letters standing for the pronunciation or pronunciations of the character in question. This means that the tran?scriber must be familiar with the reading or readings of the text to be transcribed. 由此每个字符必须要 用一个或多个拉丁字母来标音标,用以表示这个不明的字符的一个或多个语音。这就是说,标音标者必须要知道他所标音标的文本里的一种或多种读音。
  语音学里,记录语言的系统是音标;文字学里,记录语言的系统是文字。音标与文字的差别是:音标只记语音,不管语义;文字既记语音,又记语义。音标和文字的共同点是:记录的对象都是语言。ISO把音标记的对象变成了文字,捏造出一个语言学里没有的层次结构:语言(汉语)--文字(汉字)--文字的音标(汉字的音标)。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这是基本的常识。比起音素文字,汉字的表音度差。所谓表音度差指的是:人们看见字形不容易把它们跟语言里的音节挂上钩。汉字难,难在与语音、语义的链接上,这不等于汉字不记音。汉字是文字,它就记音,因此就不需要给它标音标。要标音标的话,是给汉语,而不是给汉字。ISO硬性给汉字安置音标系统的做法,显然是把汉字没当文字对待,因为它把汉字音、形、义的文字特征的完整性破坏了,从而拐弯抹角地把汉字否定了。
  ISO在国际场合下,不仅把汉字不当文字对待,而且也不拿拉丁字当文字对待,因为ISO把拉丁字母当做成了给汉字注音的音标符号。把文字跟音标符号对等起来,这又是ISO的一个“绝活”。

  3.《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怎样“成为国际标准”的呢?  ISO为了达到无论如何也要把汉字转写成拉丁字母的目的,于是搬出了《汉语拼音方案》。所以到了§4才提及到它,而且也只有这么一条:
  Hàny? pīnyīn fāng'àn (Chinese phonetic system) or pīnyīn, which was officially adopted on 1958-02-11 by the National Assembl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used to transcribe Chinese. The transcriber writes down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characters according to their readings in p?tōnghuà. 1958年2月11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的《汉语拼 音方案》(汉语语音系统),或叫作拼音,是用于标示汉语音标的。音标标示者按照字符普通话的读音记写字符的语音。
  头一句话里,ISO把《汉语拼音方案》当成汉语的音标;后一句话里,又把它当成汉字的音标。给汉语专门制定一个《汉语拼音方案》音标系统,可以说是多余的,因为国际上有通用的国际音标系统API。拿《汉语拼音方案》给汉字标音标才是ISO,也是中国政府的本意。《汉语拼音方案》是什么?中国政府称它为“给汉字的注音工具”,ISO同样也把它当成汉字的音标。汉字是文字,它能与“工具”和“音标”对等吗?中国政府与ISO里应外合,在国内和国际场合下,不但没有承认《汉语拼音方案》任何什么,反而把汉字也给弄没了。难道中华民族只是以“工具”武装起来的民族吗?

  4. 中国的语言文字政策
  在国际上现了这么一把大眼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中国人自己,不能完全埋怨ISO。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ISO的制定工作,组织各国代表到南京来开会,拟定标准文本;中国政府的一贯政策就这样,别国代表为什么要跟你中国政府过不去呢?下面就要问了,为什么中国政府会制定这样的政策?这就跟中国的学者专家分不开了。
  在《汉语拼音方案》出台之前,关于汉字和拼音文字的问题就已经争论了好长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辩论个不出结果。其原因在于,把制定一个汉语拼音文字系统跟汉字先天就落下的毛病,以及人们对汉字有这毛病将来会怎么样产生的担忧三个不同问题混在一起辩论,试图找出一个一锤子能同时解决三个问题的办法。为了平息无休止的争论,文改会就把《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草案当中的“文字”删除了,因为“叫它‘文字’,它也不可能代替汉字;不叫它‘文字’,它也有文字的性质。”(周有光.新时代的新语文.北京:三联书店.1999.第199页),这样就把《汉语拼音方案》的文字招牌抹掉了,从而得以把汉字放在了主位,把《汉语拼音方案》安置在当汉字的“注音工具”的次位。这样既使汉字的卫士安心,又使拼音倡导者感到满足。学理呢?那就不管了,或者是根本就不知道。周有光说:他55年被调入文改会工作时,向领导表示他对语文是外行。领导说,大家都是外行(参见同上.第219页)。另外,周有光不无骄傲地表示过:他没受过一天语言学专业教育,而成为著名的语言学专家(参见www.pinyin.info)。中国的政策和ISO标准可以验证他讲的确实是大实话。

  5. 纠正办法--承认汉语拼音文字
  1985年,文改会改名为“语言工作委员会”时,主任刘导生说:“汉字的前途到底如何,我国能不能实现汉语拼音文字,什么时候实现,怎样实现,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秘书处编.新时代的语言文字工作--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北京:语文出版社.1986.第24页)。很可惜, 国家语委没有看到,汉语拼音文字在中国实施已经是事实,根本就用不着等到将来,也用不着推到将来。为什么说汉语拼音文字已经成为现实了呢?
  a.如果看不到汉语拼音是汉语文字这个既成的现实,可以把眼睛蒙起来,那么就可以看得清楚了。中国盲文是在汉语拼音的基础上制定的,即把汉语拼音字母转写成布莱尔盲字。盲文与汉语拼音字母转写的对照表请见国家标准《中国盲文》(GB/T15720—1995)。盲人能够清楚地看到他们使用的盲文是文字这一点,难道视力没有障碍的人 就看不到汉语拼音字母是文字这一点吗?
  b.1976年国家测绘总局和文改会一起颁布了《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在这个转写法当中有汉语拼音字母对维吾尔文、蒙文、藏文的转写表。如果《汉语拼音方案》是汉字的“注音工具”的话,那么维、蒙、藏也应该是给什么字的“注音工具”;如果《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语的标音标系统的话,那么维、蒙、藏字母也应该是记音的音标符号。在这两种情况下,都间接地否认了这三种少数民族文字的文字性质,从而间接宣布这三个少数民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逻辑倒过来,如果这三种少数民族文字是文字的话,那么汉语拼音也应该是文字。
  前些日子,在国家语委的网页上看见了一条消息:语委正在制定汉语拼音字母与基尔字母和阿拉伯字母的转写对照表。这两个表的逻辑跟汉语拼音字母与少数民族文字的转写对照表的相同。
  根据中国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否认中国少数民族和外国文字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所以《汉语拼音方案》应该是文字系统。
  c.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 Basic rules for Hanyu Pinyin Orthography》(GB/T 16159—1996)里面规定了字母的大小写、分词连写、移行、标点符号等规则,这些规 则都是书写上的规则,跟语音没有关系,因为大小写、分词连写、移行、标点符号都不是音标要记语音单位。所以说,《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汉语的音标系统,况且正词法(Orthography)指的明明是书面语的书写规则。
  d.《汉语拼音方案》里有这样的规则:音节[jiou],要写成jiu。如果这个方案是音标系统的话,那么这个规则就是由政府规定的、违反语音学学理的规则,因为它把音节的主要元音和音节声调的落点[o]省掉了。如果说《汉语拼音方案》是文字系统的话,那么,jiu的写法就是正词法里的规则,学理上是行得通的。把音节[shuei]写成shui,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系列证据可以证明,《汉语拼音方案》只能是汉语拼音文字系统。文字问题属于主权国家的内政,本来是与ISO无关的。ISO7098之所以制定出来,根源在中国方面不顾学理地不承认汉语拼音是文字这一点上。即使中国政府今后宣布《汉语拼音方案》为拼音文字方案之后,也用不着ISO为汉语拼音字母与拉丁字母制定转写对照表,因为汉语拼音字母本身使用的就是拉丁字母。总之,中国不但没有必要拿《汉语拼音方案》去“投靠”国际标准,而且还应该提出取消ISO7098的要求,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
  作者:心下